臧健和和她的食品商标品牌“湾仔码头”
中国的统传文化里总是离不开吃的。但是吃里面又离不开中国的传统美食:水饺
饺子,不仅仅是一种美食,还是中华美食的代表。它的每一个部分,无一不蕴涵着中华民族文化,是每家平常时候,更是在三十晚上必备的美食,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。
当人家逛着超市,看见形形色色的水饺品牌里,常看见有一个亲切的阿姨商标映入眼帘。她就是狮子山下的奋斗传奇。商标“湾仔码头”的品牌创始人---臧健和。人们亲切的称之为臧姑娘。
(附:臧健和和他创立的品牌“湾仔码头”)
离异,二个母亲的妈,背井离乡--你能看到的所有不幸的事情都发生在臧健和的身上。1977年,臧健和辞掉了护士工作,带着一双不到十岁的女儿和满怀希望,辞别青岛的老母亲,到泰国投奔已分离3年的丈夫,谁知重男轻女的婆婆已另为丈夫娶妻生子,“我从小受的教育和自己的尊严让我无法接受这种一夫多妻的现实,为了我自己为了孩子的前途,我只能离开。”母女三人辗转到了香港,租住在一间仅4平方米、没有窗户的小屋里。
无钱无粮,而且还有糖尿病,还不懂粤语。但是母亲从小教育:冻死迎风站,饿死不弯腰,白领钱我自己会失去斗志,孩子也会受影响。1978年,臧健和在失业中受到邻里启发,以500港元开始创业。当时香港还没开通地铁,人们主要通过坐船往返维港两岸。于是,“打从娘胎里就喜欢吃饺子”的臧健和,自制了一辆木头推车,忐忑地在湾仔码头摆起了水饺摊。
凡事皆有困难,一穷二白卖水饺更是挫折不断。和内地一样,香港无证经营的摊贩属于违规,需要时时躲避管理队。而且,吃惯了点心的香港人不习惯北方的饺子,嫌弃饺子皮“像棉被一样厚,怎么好意思叫别人吃”。 臧健和开始研究北方水饺与南方水饺的差异,还有水饺馅里面的搭配以及配料,因为护士工作出身的她,对食品的安全卫生问题要求严柯,经过一系列的改变她的水饺深受香港人的喜爱。从开始的几个顾客光顾,到之后排队火爆,忙到腾不出手来找钱,臧健和的水饺生意在湾仔码头做出了名气。只要能听到客人说“好好吃啊”,臧健和就心满意足。生意渐佳后,有人提议臧健和为其水饺取名,她遂以“湾仔码头”命名,该商标品牌正式诞生。因手艺出众,臧健和被誉为“水饺皇后”。
臧健和的另一个人生重要时刻,发生在1983年左右,机缘巧合之下,香港大丸百货的老板看中了臧健和的饺子,想要投资她。大丸是第一家在香港插旗的日本百货公司,拥有超级市场、百货公司多个经营渠道,倍受当时的香港市民欢迎,甚至影响了香港两代人的购物模式。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集团机遇机会,简直像中彩票。但臧健和至少拒绝了大丸两次。第一次是因为日方提出要看她的工厂,以决定是否合作,当时还身为小贩的她诚实交代了自己没有工厂,拒绝了合作。没想到日方愿意提供超市牌照和工厂,继续吸引臧健和合作,但臧健和再次拒绝,因为日方要求生产出来的水饺贴他们的商标,“如果我自己做出来的品牌变成日本人的牌子,一旦我的技术被学去,我的保障就完全丧失了。”最终,双方以保住“湾仔码头北京水饺”的牌子,并由日方提供牌照、工厂的条件,签下了20年的合作条约。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,“湾仔码头”已发展成为港人家喻户晓的品牌。
1997年,臧健和将湾仔码头七成股权售予美国食品公司通用磨坊(General Mills),通用磨坊注资6000万美元在中国内地设厂,并将销售点扩至广州、上海、北京等地,臧健和则留做顾问。
附:湾仔码头商标早期的注册图形
”新华社报道称,2017年,湾仔码头在内地的销售额占整个品牌的90%左右,销售点遍布全国逾200个城市。如今,在“80后”与“90后”心目之中湾仔码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味蕾上的记忆。
一个女人,在困难中的态度和意志会影响孩子一辈子。作为母亲,千万要有一点精神。生活就像爬山,今天我爬到了一半,但我并不满足,我并不认为我成功了,因为我的前面还有人,一个企业家永远不可以封顶---臧健和语录。
(湾仔码头包装产品系列图)
小编仅以知识产权的角度去分析湾仔码头的发展成功。最起码有三次是至关重要的。第一次注册“湾仔码头”商标,品牌打上自己的商标,让人们知道了湾仔码头这个名字第二次是与日本商家的合作。臧健和不委屈求全,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,做自己的商标。如果此时臧健和以贴牌的形式与日本商家合作,可能湾仔码头这个品牌就慢慢让人们淡忘了。
第三次是与通用磨坊的合作,让湾仔码头这个商标从香港遍布中国,让食物的味道化身品牌的力量。湾仔码头的注册地从香港跨至中国及至全世界。这样有了商标的保护。品牌在世界各地才能畅通无阻。所以说商标对于塑造自有品牌的重要性。
最后以一句话来缅怀有着“水饺皇后”美誉的臧健和离世。湾仔码头也许不是最好吃的,但是最有回忆的-------臧姑娘一路走好